首页 > 地市商务
榆林市外贸稳中求进 连上台阶
时间:2022-06-27
来源:榆林市商务局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受国际疫情反复多变、俄乌战争升级等因素影响,外贸环境更趋严峻复杂,稳外贸压力明显增加,榆林市坚持稳字当头,以“综合施策纾困局、培育新点扩增量、建设通道助开放、孵化人才拓市场”的工作思路,推动全市外贸保稳提质。

  自2019年榆林实施外贸“144”战略以来,全市进出口总值由2018年的7.34亿元上升至2021年的22.27亿元,实现翻番。2022年1-5月,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为12.48亿元,全省排名第4,创历史新高,同比上升21.41%,增速居全省第二,切实将清晰的工作思路转化成了丰硕的外贸成果。

  一、完善纾困机制,释放政策红利

  榆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级领导亲自挂帅,建立了全市外贸联席会议、外贸工作专班制度,完善了重点外贸企业联系制度,集中力量解决外贸企业在结汇收汇、出口退税、贷款融资方面的难点、堵点问题,为企业纾困解难,帮助陕西省金山羊服饰有限公司完成历史遗留出口退税共80万元。充分利用考核机制,激励各县市区、园区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完成外贸进出口考核指标。用好、用足中央、省级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设立市级外贸企业发展资金,对实现外贸增量和新设的企业进行支持,三级资金共支持企业57户,支持资金1564万元,政策撬动作用显著。

  二、实施“144战略”,发挥龙头作用

  通过政府采购方式引进一个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围绕金属镁、清洁能源兰炭、特色农产品、羊毛绒防寒服四大外贸优势产业,建设发展四大外贸出口基地,组建运营四大外贸集团企业。引进陕西省民营企业50强陕西斯克赛德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在榆林设立贸融通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企业,服务外贸企业80户,孵化新增有业绩外贸企业12户,帮助绥德、米脂、子洲3县实现外贸业绩零突破。在我市金属镁产量连续10年稳居全国第一,但行业话语权却掌握在中间贸易商手中,外贸数据外流,本地企业利润被瓜分的背景下,牵头组建了全球产能最大的金属镁产业集团——陕西榆林镁业(集团)镁出口量和出口总值分别占全国的比重由0.98%和0.90%提高到了4.6%和5.6%,为榆林逐步掌握全球原镁行业话语权、定价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协助陕西果业集团榆林农产品贸易有限公司完成外贸各类质量认证及农业“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协调陕西省金山羊服饰有限公司牵头建设集养殖、加工、物流、交易、外贸为一体的子洲中德国际乡村振兴产业园,区内设立的中国(子洲)国际羊绒交易中心预计7月份启动运营,将为榆林外贸带来新的增长点。

  三、强化平台建设,畅通对外通道

  依托榆林高新区申报陕西自贸区榆林协同创新区,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经验。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建立榆林市商务系统法律援助平台,免费为与国外客户产生争议纠纷的企业提供涉外法律支持与咨询服务。“西出”常态化开行“榆西欧”班列,已开行14列,货物总价值1.78亿元;“东进”首发金属镁出口集装箱铁海联运专列,由榆林发运至天津交割库,出口至日本、加拿大、荷兰等国家;“南下”打通西部陆海新通道,陕西首列国际货运班列在神木发运,陕西北元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聚氯乙烯通过集装箱发运至广西钦州港,再海运发至越南海防港。榆阳机场航空口岸开放已正式纳入国家“十四五”口岸发展规划,正在进行正式开放准备工作,这将为榆林的鲜活货物、高端消费品和高精尖产品进出口提供空中通道。多条对外通道的畅通,为企业提供了便捷、高效、价廉的物流选择,补齐了榆林地处内陆腹地的物流运输短板。

  四、发展外贸新业态,培育专业人才

  联合榆林贸融通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举办了RCEP政策解读及利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开拓国际市场实操及谈判技巧等6次线上线下业务培训,培训商务主管部门及外贸企业300余人次。建立校企合作机制,选聘高校3名榆林学院毕业生到外贸企业工作,缓解本地人才留不住,外地人才不愿来的用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