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渭南市坚持把项目招引作为全市新旧动能转化的有力抓手,通过摸索“市场+资源+基金+服务”新招商模式,招商引资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今年1-11月,全市共有省域外招商引资项目465个,到位资金1227.7亿元。其中,各县市区至少招引了一个10亿元以上项目落地,预计年底将完成全年招商引资任务。
一、主动融入市场招商。发挥国内市场的规模优势、满足国际市场的品质需求,紧盯“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地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黄河金三角、成渝经济圈开展精准招商,发挥优质农产品、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等产业优势,立足本地,放眼全国,主动向外延伸融入市场。一是有针对性地引进产业链关键环节重大项目,不断推动“建链、强链”,做强产业链“主链”。二是充分利用产业链内部“黏性”补链、延链,主动补齐产业链支线和末梢,促进主支链充分发展,形成产业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集聚效应。
二、发挥地方性资源优势。一是产业链资源逐渐形成。渭南招商引资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精准招商为抓手,以园区发展为依托,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树立链式招商思维。将进一步加大产业资源整合力度,紧紧围绕渭南市重点产业链,招龙头、补链条、强集群,逐链条培育链主企业,引入上下游关联企业和配套项目。针对7条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15条工业重点产业链、若干条文化旅游产业链,逐链条梳理链主,摸清链身,吃透链条发展优势和招引方向,加强靶向招商,有的放矢,精准发力。目前,各产业链条的发展,龙头企业的支撑,已充分成长为地方性资源。从长远看,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根据产业链的缺失环节和延伸方向,引领上下游配套企业,关注新领域、开发新产品,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和有力手段。二是增强资源、市场换产业意识。渭南资源丰富,工业门类繁多,但大多为传统产业,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较为匮乏。要突破传统思维定式束缚,利用好优势资源,为渭南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要解放思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好政策支撑、要素保障、资源打底、生态培育、产业互补“文章”,以资源换产业、换项目、换市场。渭南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资源,在招引项目过程中,企业配套产业比例的提升,有助于实现以资源换产业。
三、创新投融资机制。通过市场化资源的有效配置,联动渭南产投实施资本招商,变政府“主导”为政府“引导”,围绕353产业链设立工业倍增基金,支持服务产业化项目落地,在扩能增效上寻找突破。打造“产业资源+资本扶持”,持续推进资金链引导创业创新链、创业创新链支持产业链、产业链带动就业链的循环发展理念,推进重大项目引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重点企业并购重组,支持工业企业发展壮大,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强化项目落地服务保障。一是增强履职服务意识。围绕“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服务精神,以“创新方式扩招商”为抓手,持续优化招商引资项目服务保障,当好“店小二”,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二是推动园区从招商引资的“专门功能”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复合功能”,强化生产要素供应保障,引导产业入园,把园区作为吸引外资、提升产业技术进入的重要平台。瞄准境内外优质企业聚集区,结合全市特色产业园区产业,开展专业化、精准化招商,推动园区项目做大规模、做长链条。
围绕“市场+资源+基金+服务”招商新模式,渭南结合实际情况,突出运用,加强对接、注重项目落地,经过不断努力,促成广州南粤基金与渭南产投公司共同成立10亿元的渭南市高端制造产业基金,并积极引入全国范围内优秀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参与渭南市产业投资,繁荣本地投融资市场,现已引入八匹马物流、南高齿、长丰太和新能源、酷弗聚能材料等企业进行洽谈合作,目前长丰太和新能源总投资2亿元的空气源热泵及蒸发器生产线项目已签约,正在渭南经开区进行选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