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专栏>陕西省应对贸易摩擦工作站 > 法律服务
美国企业对印太经济框架有哪些建议?中国企业如何应对?
时间:2023-06-28
来源:走出去智库(CGGT)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2022年5月23日,美国总统拜登在日本访问时宣布启动印太经济框架。在该框架发布之前,美国政府部门广泛向公众征求意见,美国行业组织和知名科技巨头对该框架提出了相关建议。

        走出去智库(CGGT)特约地缘政治青年专家、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国际关系学院(SAIS)国际关系硕士冷景宜指出,无论是美国行业协会还是大型企业,都提出美国政府在后续谈判中关注关税、贸易壁垒、高标准的数字贸易条款,以及供应链弹性和多样性等问题,并加强与盟国合作的建议。由于印太经济框架是美国针对印太地缘战略的延伸,意在遏制中国在该地区的发展,中美科技企业在该地区的竞争恐将加剧。

        一、框架概况

        印度洋-太平洋繁荣经济框架(IPEF,印太经济框架)是拜登于5月23日在东京发起的一项经济倡议。该框架有14个初始成员国,包括美国、澳大利亚、文莱、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西兰、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和斐济,并公开邀请其他国家随时加入。IPEF的四个关键支柱包括:(1)互联互通的经济(公平和有弹性的贸易);(2)有韧性的经济(供应链弹性);(3)清洁的经济(基础设施、清洁能源和脱碳);以及(4)公平的经济(税收和反腐败)。各国可自行选择不同的支柱加入,但至少应加入一项。

        IPEF是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后,拜登政府为与亚洲国家建立经济关系作出的最雄心勃勃的尝试。目前该框架还有待于各国立法机构批准,以及选择参与何种“支柱”。预计框架将花费较长时间才能落地,美方将在2023年夏天完成初步协议的制定工作。

        二、科技界评论

        在拜登公开发布框架之前,美国商务部和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就该框架向公众征求意见。在公众评论期间,商务部收到了60条评论,贸易代表办公室收到了1300条评论。本文主要侧重于分析美国行业组织和知名科技巨头对该框架的建议,从中判断中国企业应对中美竞争之道。

        评论者广泛同意美国建立印太经济框架,认可其必要性。无论是行业协会还是大型企业,都敦促政府在后续谈判中关注关税、贸易壁垒、高标准的数字贸易条款,以及供应链弹性和多样性等问题,并加强与盟国的合作。不过基于各自的立场,行业协会和企业的侧重点依然存在不同之处。

        行业协会力图为本行业争取关注和支持。举例来说,美国半导体协会(SIA)敦促政府保持和加强美国在全球半导体市场的领导地位。该协会希望通过该框架扩大出口市场来销售美国的芯片和半导体密集型产品,这就要求国会提供资金,与其他国家谈判最高标准的数字贸易条款,以及减少关税和其他障碍等。SIA提出的具体谈判目标包括供应链的弹性、出口管制、数字贸易、外国国有企业公平竞争、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等。

        科技巨头如谷歌、微软和IBM,则把重点放在数字贸易的公平性与包容性,开放和非歧视,安全和隐私,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创新,以及监管标准和绿色可持续等方面。

        1.数字贸易的公平性与包容性

        谷歌提出扩大数字技术的使用范围,加强对员工数字技能的培训,帮助中小企业利用数字工具实现增长和出口,帮助得不到服务的社区和工人能够使用数字工具并积极参与到贸易和国际商务中来。微软同样强调推进以工人为中心的优先事项,培训相关岗位所需要的人才,提高数字工作人员的多样性。

        2.开放和非歧视

        上述科技巨头均提出印太经济框架应以《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USMCA)数字贸易章节、《美国-日本数字贸易协定》和《新加坡-澳大利亚数字经济协定》等核心条款为基础,制定具有约束力和可执行的数字贸易条款,避免歧视性的单边措施。这有利于他们出口软硬件和其他数字服务。

        3.安全和隐私

        网络安全和个人隐私是近两年的热点话题。在评论中,企业都注重加强隐私保护和促进网络安全。此外,谷歌重点提到言论自由和监管问题;IBM强调对跨境数据流动、源代码和算法的保护、强制技术转让和网络安全保护的承诺;微软则提出供应链安全问题,需要防范风险,确保抵御恶意网络袭击、地缘政治干扰及其他意外事件。

        4.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创新

        数字通信基础设施和新兴技术是科技巨头们的优势所在。在基础设施方面,云计算、海底电缆和5G通信是企业关注的重点,企业敦促政府在同盟内为这些基础设施和服务争取全面的市场准入和非歧视待遇,遵守国际公认标准和程序。关于新兴技术,企业关注标准开发、开放的数字架构,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

        5.监管原则

        企业均赞成按照国际统一的高标准进行监管,但监管也应是有度的。谷歌特别强调各国应以负责任的、基于价值观的方法开发、推出和保护新技术,不能让监管担忧破坏如非歧视、透明度、程序正当和隐私等贸易核心原则。IBM同样提倡“合理保护”方法,以确保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互联网公司对其网站上发布的内容承担更大责任,同时也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促进持续创新。

        6.绿色低碳

        针对清洁经济,谷歌提出政府应尽量采购绿色云服务,微软则更多地关注脱碳问题。

        三、中企应对之策

        宏观来说,印太经济框架是美国印太战略延伸的产物,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并遏制中国发展。具体到科技界,从上述评论可见,美科技界对该框架的主要诉求是扩大数字产品和服务出口,促进数据跨境流动和隐私保护,提高供应链的安全性和数字贸易的包容性,以及推行以美国为主制定的数字贸易规则和相关准则等。

        尽管该框架尚未成型,中国企业仍要提高警惕,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应对之策。

        1.提高供应链的弹性、安全性和附加值

        中国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日益尴尬: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缩小,技术附加值仍没有得到相应提高。在美国推行“去中国化”的政策下,企业应灵活安排供应链,保证其连续性,同时致力于创新,努力提高产品附加值。

        2.向国际规则和标准看齐

        西方国家经常以规则方面的“高标准”为由排斥中国企业,上述评论同样反复提及在数字贸易、基础设施和数字服务等方面建立统一的高标准。中国企业要想开拓世界市场,必须接受这些国际标准和规则,并积极参与新的规则制定。

        3.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合作

        印太经济框架仍然充斥着美国优先主义,因而对成员国的吸引力并不一定有预想中的大。中国企业可以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在该地区投资、雇工和发展生产。

        4.加强人才培养

        提高劳动力素质是参与全球竞争的关键之一。相比发达国家,中国企业更应注重员工培训,帮助员工掌握数字技能,培育创新人才。

        5.发挥优势,抢占先机

        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如5G)方面有优势,云服务也不落于人后,更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企业应抓住这些优势,积极推动产品和服务深耕内地,走出国门。

        6.注重绿色、可持续和人权

        绿色经济,和包括劳工和性别平等在内的人权问题是近年来的热点话题,要想争取国际认可,中国企业应重视这些问题,在这些方面提高竞争力。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JgxxKyZptqfwXOS16RR-hg